免费法律咨询:400-678-7220

​​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买房未明确性质离婚时怎么分?​​

在婚姻关系中,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是常见现象,但若未明确出资性质,离婚时容易成为争议焦点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和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,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,而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为夫妻个人财产。因此,父母出资购房的性质认定直接关系到离婚时的财产分割。




若父母在子女婚后出资购房,且未明确表示赠与一方,通常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。但若房产登记在出资方子女一人名下,司法实践中可能倾向于认定为父母对子女个人的赠与,属于其个人财产。反之,若房产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,则一般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,离婚时应依法分割。

出资时间也是重要考量因素。若父母在子女婚前出资,通常视为对子女个人的赠与,属于婚前财产。但若婚后有共同还贷行为,则还贷部分及其增值可能需作分割。因此,明确出资时间、登记情况以及是否有共同还贷等事实,对认定房产性质至关重要。

为避免纠纷,建议父母在出资时通过书面协议明确出资性质,如注明为借款或仅赠与子女一方。同时,保留银行转账记录、购房合同等凭证,以便在争议发生时提供证据。对于受赠子女而言,若希望房产属于个人财产,也应要求父母在赠与合同中明确表述。

在离婚诉讼中,法院会综合审查购房出资来源、产权登记、婚姻期间还贷情况等因素,作出公平裁判。若一方主张父母出资为借款,需承担举证责任;若无法证明,则可能认定为赠与。因此,家庭成员间的财务往来应注重规范,以减少潜在法律风险。

婚后父母出资购房的性质认定需结合具体案情,依法判断。通过事先明确约定和保留证据,可有效预防纠纷,保障各方权益。在婚姻家庭关系中,明晰财产归属不仅有助于维护亲情,也为可能发生的变故提供法律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