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法律咨询:400-678-7220

​​物业公司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是否合法?​​

在社区治理体系中,物业费调整涉及广大业主的切身利益,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和公平原则。根据《民法典》和《物业管理条例》相关规定,物业费的调整应当建立在服务成本合理增长、服务质量提升的基础上,且必须通过业主共同决定。任何未经协商公示、未经业主大会合法程序通过的调价行为,均构成擅自提价,属于侵犯业主共同权益的违法行为。




具体而言,物业费调整需严格履行"双重多数决"程序。首先由物业公司根据实际服务成本变化提出调价方案,说明调价理由、幅度及对应的服务标准变化。随后由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,就调价方案进行专项讨论。最终表决需同时满足面积和人数两个维度的通过标准,且整个过程应当保留完整的会议记录、表决票等书面证据。

对于违反规定的调价行为,业主可通过多种途径维权。最直接的方式是向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实名投诉,提交物业公司未履行调价程序的证据。主管部门经核查属实后,可责令物业公司恢复原收费标准并退还多收费用。若物业公司拒不改正,业主还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其价格违法行为,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诉讼。

在实践中,业主需特别注意证据收集工作。应当妥善保管历年缴费凭证、物业服务合同、物业公司的调价通知等文件。对于物业公司张贴的公告、发送的通知,建议通过拍照、录像等方式固定证据。在协商过程中,可推选业主代表与物业公司进行谈判,并形成书面会议纪要。这些证据在行政投诉和司法诉讼中都具有重要价值。

从物业服务企业的角度而言,规范调价程序既是法定义务,也是建立良性客户关系的基础。合理的成本增长应当通过充分沟通和透明核算来争取业主理解,而非采取简单粗暴的单方通知方式。建议物业企业建立常态化的成本公示制度,定期向业主公布物业服务收支情况,为后续可能的调价建立信任基础。

物业费调整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和民主决策机制。业主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,也应当理性看待物业服务成本变化的客观事实。通过建立规范的协商机制和透明的财务制度,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物业服务关系,促进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