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成年人在学校猥亵同学怎么处理?
当校园内发生未成年人猥亵事件时,首要任务是立即隔离涉事学生并保护现场,由学校安保人员初步控制事态。教师须第一时间上报校方管理层,同时注意避免二次伤害受害者。监控录像、在场证人陈述等证据应依法保存,为后续调查提供依据。

学校需启动应急预案,成立专项工作组协调处理。工作组应包含法律顾问、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,分工开展事实调查与情绪安抚工作。在此期间要严格保护隐私,禁止无关人员传播信息,防止对受害者造成舆论伤害。
心理干预必须同步进行。专业心理咨询师应对受害者进行创伤评估,提供情绪支持并制定长期辅导方案。施害者同样需要心理评估,探究行为成因并开展行为矫正。家长沟通会上需明确心理支持方案,避免家庭采取极端应对方式。
法律程序遵循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和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相关规定。14周岁以上涉案学生可能承担行政责任,严重案件需移送公安机关;未满14周岁者则侧重教育矫治。学校应配合司法机关完成调查,同时保障涉事学生的受教育权。
教育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,应督导学校开展专项整治。包括组织防性侵专题教育、完善校园监控系统、建立教师巡查制度等。定期开展教职工培训,提升其识别和处置异常行为的能力。
家庭教育的协同至关重要。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普及未成年人性教育知识,指导家长关注子女行为变化。对于涉案学生家庭,应提供家庭教育指导,帮助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行为规范。
最终处理应坚持教育为主、惩罚为辅的原则。根据事件严重程度,可采取转学辅导、专门学校教育等矫治措施。所有处理过程都要记录归档,形成完整的校园安全事件处置案例库。
建立长效预防机制是根本之策。学校需将防性侵教育纳入常规课程,设立匿名举报渠道,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风险评估。通过法治副校长制度强化司法联动,共同构建零容忍的保护体系。